互动用App、讨论有群组、密钥看文件……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,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互联网技术被运用到会场内外。移动互联的技术创新,不仅方便了代表委员随时随地履职尽责,更紧密地联系群众,也使得两会会风不但高效更是低碳。
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使得代表委员们的履行职责、参政议政工作真正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。比如手机App,只需提供部分源程序以及设计说明书,就可以进行软件著作权登记,这已经成为了很多代表委员的工作“神器”。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,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可以下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App,实现了无纸化。全国人大代表、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邓辉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第一次用手机App下载了会议文件,他说:“通过手机软件,会议的材料很多都是网上发布的,会风更加清新,简朴。”
与随时随地履职尽责的便捷相比,技术创新更为重要的作用,是拉近了代表委员们与基层的距离。全国人大代表刘丽来自安徽,曾被媒体誉为“最美洗脚妹”的她是我国的首位农民工人大代表。早在一年前,刘丽就建立了“两会农民工心声”微信群,与近百名进城务工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。在刘丽看来,虽然自己“水平不高,但通过技术创新聚集的力量,大家一起想办法,让自己对履行职责越来越自信”。
代表委员们参加全国两会、把脉国家发展建言献策,这是人们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儿,从往年注重环保节约理念的专利产品“报纸铅笔”“节能灯”,到如今能够直接助力履职尽责的移动互联应用程序,全国两会再次吹起创新之风。(知识产权报 作者 崔静思) |